21CC丨精准攻击“癌症第一杀手”靶向药这样服用才能发挥最大药效

2022年2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癌症报告《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当年,中国新发癌症约406万例,相当于每分钟有8个人会得癌症。其中,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第一杀手”都是肺癌。

但也不全是坏消息。过去十年,肺癌治疗最大的突破就是靶向药的横空出世,一大批中国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中获益。

靶向药有什么“绝招”?每个患者都适合吗?4月15日-22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肿瘤科主任张健与副主任医师魏婷,和大家聊聊肺癌靶向药值得注意的二三事。

随着现代医学对癌症发生分子机制层面的探索日渐深入,越来越多的致癌位点被发现。张健形象地解释,如果将机体同癌细胞的斗争比作防御外敌的战争,那么这些致癌位点就好比敌军的军事基地,是癌细胞军队不断产生的源头。为了应对这种恶性机制,科学家们将靶向治疗带到了战争前线。

与传统放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作用机制不一样,靶向药的角色如同“生物导弹”,在进入体内后,它们会找到并结合肿瘤细胞的致癌位点,使肿瘤细胞发生特异性的死亡,而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没有影响。

所以,靶向治疗能够精准打击癌细胞,在有良好疗效的同时,又能够明显提高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很多病友们都会疑惑,既然靶向药这么好,那每个患者应该都要用上才行啊?但事实并非如此,患者需基因检测明确是否携带相应靶点。

对此,张健主任解释称,靶向药的打击对象是癌细胞的致癌位点,那么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有没有这种致癌位点,就成了靶向药用药的关键。换句话说,靶向药只对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有效。这就像一把钥匙(靶向药物)对应一把锁(基因突变),首先要知道是什么锁,才能选择匹配的钥匙。如果匹配不上,不仅完全无效,还会耽误治疗。

所以,使用靶向药物前,必须首先进行基因检测作精准诊断,明确癌细胞的突变类型,了解是否携带相对应的靶点。

虽然靶向药有很好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但如果没有被正确使用,疗效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就好比军队装备先进却纪律涣散,在抗癌这场战役中,同样会败下阵来。

对此,张健主任与魏婷副主任医师对常见的靶向药服用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帮助病友最大程度发挥靶向药的疗效,在抗癌路上少走弯路。以下七大注意事项或助力发挥最大疗效:

患者需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遵医嘱按量服用药物。如第一天服药时间为早上八点,那第二天也应为早上八点,这样才能让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浓度,也就是让自己的抗癌军队保持在最好的状态,从而发挥最大疗效。

有些患者因忍受不了药物不良反应,自行减量,或不良反应较轻时,又觉得一次多服几颗就会让药效更强。注意!这些都是错误的打开方式!

调整药物用量的前提,一定是及时与自己的主管医生沟通过病情后,遵医嘱执行。

在医嘱中或药品说明书上,都会有详细的用药方式,包括“空腹服用”,“餐前服用”这些字眼,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由于食物容易影响到肺癌口服靶向药的疗效,所以一般建议空腹服用或餐后两小时服用。

偶尔出现漏服,或服药后呕吐,通常不建议自行补服,等到下一次服药时间正常服药即可。服用靶向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偶尔漏服不会太影响整体疗效。但是如果距离下一次服药时间超过12小时,则需要补服。

有些患者同时患有一些其他疾病,比如慢性

文章已创建 7436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