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尤其是晚期患者的治疗,能否规范用药至关重要。然而,肿瘤患者使用的药物价格不菲,且有不少种类没有被纳入医保,令患者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昨日上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官网正式对外发布了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结果,将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等36种谈判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2017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乙类范围,其中有十多种抗肿瘤药物。人社部同时确定了这些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除了肿瘤药物外,这次有多种创新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同时,部分进口肿瘤药物的价格首次低于境外。
“这次国家医保线元一支,这么多原本‘高高在上’的靶向药大打折扣,比欧美和我国港澳地区都要便宜得多,还可以医保报销,幸福指数飙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普外科主任、乳腺肿瘤中心主任刘强在朋友圈里表示,平日接诊的很多晚期乳腺癌患者都很坚强,但是经济压力也很大,现在为他们设计治疗方案时不会再那么捉襟见肘了。
中山一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林颖在朋友圈里表示,靶向药进医保并大幅降价,这是病人福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主任伍俊妍表示,这批新纳入医保目录的药物包括31种西药和5种中成药。伍俊妍强调,这份目录对可获报销的疾病进行了限制。例如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和重组人干扰素β-1b的临床适应证,不止治疗血友病、多发性硬化症,但医保限定,只有治疗上述疾病时使用这些药物,才能报销。
记者获悉,36个药物大部分属于老百姓所说的进口“贵价药”,其中也不乏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药品,例如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康柏西普、治疗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阿帕替尼等,体现了国家对医药创新的重视和支持。
这36个药品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价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降幅达到70%,就算以谈判前全国最低中标价做基准参考,最高降幅也达到6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
“新进入医保名单的有多种乳腺癌靶向药物,乳腺癌患者获益很大。”刘强说,乳腺癌常用的靶向药物,除了曲妥珠单抗,还有晚期患者常用的拉帕替尼、氟维司群,这次都被纳入医保。
刘强为患者算了一笔账:拉帕替尼主要用于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这次从8500元降到4900元一盒,而晚期ER阳性乳腺癌患者常用的氟维司群从5600元降到2400元一支。
降价幅度最大的当数乳腺癌治疗的最重要靶向药赫赛汀(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是HER-2阳性早期和晚期乳腺癌患者以及晚期胃癌患者使用的标准靶向药”,刘强解释,临床统计显示,规范使用该药,可将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治愈比例提高8%~10%,意义重大。
过去,国内进口肿瘤靶向药由于关税等原因,价格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刘强指出,以曲妥珠单抗为例,数据显示,早期乳腺癌患者对曲妥珠单抗的总体使用率为40.5%,晚期患者总体使用率为50.7%,但中小城市的使用率只有10%~20%,“这种地区差异主要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医保政策有关”。
由于药价高,有些患者到国外寻找便宜的仿制药,还有更多人被迫放弃治疗。这次降价后,众多肿瘤靶向药物首次出现“药价低过境外”的现象。“曲妥珠单抗在香港是17000元左右,而现在进入医保,只要7600元。”刘强指出,目前,中国患者使用一年曲妥珠单抗的费用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