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Ⅲ 期被称为肺癌局部晚期,其中 25% 的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 Ⅲ 期
这时的肿瘤细胞尚未转移到全身,仅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但还没有远处转移;亦或者是肿瘤本身可能比较大、或已经侵犯胸壁。
目前肺癌Ⅲ 期是以 “治愈” 为目的,条件允许下,医生会尽可能的为患者做切除手术。
但根据临床医生表示,肺癌 Ⅲ 期的肿瘤虽未扩散出胸腔,但大约仅 36% 的患者可以手术,剩下的 64% 常因肿瘤细胞侵犯淋巴及浸润情况严重,导致无法手术治疗[2]。
除了要尽可能的控制疾病,还需要在副作用、进展的前提下,尽可能积极治疗,除了传统的化疗、放疗,还可以考虑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新辅助治疗。
Ⅲ 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身体条件许可,标准治疗是给予化疗同步胸部放疗。
在接受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放疗计划和积极的支持治疗,同时避免治疗的中断或剂量的降低。
过去几十年放化疗是唯一手段,然而 Ⅲ 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在放化疗后的疾病复发率为 20-30%[2]。
近年加入肺癌治疗的免疫疗法,有机会翻转 Ⅲ 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命运。
免疫治疗 PD-L1 抑制剂通过破坏癌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互动,使免疫细胞成功辨认癌细胞,并进行清除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在 2021 ASCO 发布 PACIFIC Ⅲ 期临床试验[3],肺癌 Ⅲ 期的患者在接受放化疗之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I药)治疗,其 5 年总生存率为 42.9%,而安慰剂组为 33.4%。
此外,在疗程最长为一年的治疗后,接受度伐利尤单抗(I药)治疗的 Ⅲ 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33.1% 的患者在入组 5 年后仍未出现疾病进展,而安慰剂组为 19%。
目前度伐利尤单抗(I药)已在国内获批,用于 “以根治为目的,在放化疗后的 Ⅲ 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小编在整理资料时发现,有文献表明[4]如果 Ⅲ 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存在 EGFR 基因或 HER2 基因突变,那么使用度伐利尤单抗(I药)治疗的效果一般。
能肯定的是,免疫治疗为疾病患者提供突破性的治疗方案,给予了不可切除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愈的希望,患者因此能与主治医师讨论更多的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不仅能有目标性的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通过抑制癌基因信号、延缓肿瘤进展,让 Ⅲ 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带瘤生存、肺癌慢病化。
靶向药除了常见的 TKI 药物,还有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其作用原理与一般的 TKI 药物又有所区别,通过阻断供给肿瘤细胞养分的血管,从根本上直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在我国有份研究显示[5]Ⅲ 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后,中位 PFS 为 13.47 个月、中位 OS 为 26.6 个月,而放化疗组的中位 PFS 为 10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 23.3 个月。
在另一项研究针对两者的不良反应做深入的研究显示[6],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的副作用率为 13.33%,显著低于放化疗组 40%。
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可延长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 PFS 和 OS,并可用于治疗 Ⅲ 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