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82万例,死亡病例71万例;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肺癌发病率57/10万,死亡率46/10万,分别高出肝癌近一倍。肺癌已经超过肝癌,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头号威胁。
相应的,随着肺癌发病人数的持续上升和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满足的肺癌治疗需求也在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非小细胞癌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230亿元,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434亿元,复合年增长约17%。
截至2021年,已有23款非小细胞癌靶向药上市,其中80%集中在EGFR、PD-(L)1和ALK靶点。2020年当年上市药品为4款,2021年当年爆发式上市11款靶向药。整体来看,市场已成红海,竞争极其激烈。
2017年前,EGFR-TKIs抑制剂市场主要被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和厄洛替尼占据;在二代产品上市后,并未带来明显的市场格局变化;然而在第三代(T790M耐药突变)奥希替尼上市后,市场格局仅用两年时间就被颠覆,成为EGFR-TKIs抑制剂中市场份额(约43%)最高的品种。
目前,一代产品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已有多个仿制药上市,从销售格局上来看,仅有单一适应症的原研药产品生命周期基本上已经结束。
另外,已有10款EGFR进入医保,药价回到同一起跑线,想走价格战的路数已经不太现实,且后入局者盈利空间极其有限,EGFR新药如果无法解决前代产品耐药导致无药可用的需求,将很难立足。
大分子方面,PD-(L)1已有7款上市。竞争白热化,拓展适应症和挖掘联合用药方案成为未来破局思路。
具体来看,信迪利单抗(获批4种适应症)累计在样本医院中占据24%的市场份额;帕博利珠单抗(获批8种)虽然未进入医保目录,但随着赠药政策的不断完善,累计在样本医院中占据27%的市场份额;卡瑞利珠单抗(获批8种)在上市第二年快速占领市场,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度,累计已达到30%的市场份额。
另外,考虑到还有大批在研药物在上市路上奔走,强大的商业化能力将在临床优势不明显的同质化竞争中起到关键作用,Biotech可以考虑与CSO合作,弥补自身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