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理工(筹)首届联培生100%就业升学材料与化工专业求职获青睐

长期以来,“生化环材”专业因其学习难度大、就业面窄,让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望而却步。但今年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以下简称SIAT),“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却成了“香饽饽”。

昨日,SIAT举行202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238人圆满完成学业。其中,深理工(筹)与南方科技大学首届33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实现100%就业升学,他们都来自材料与化工专业。

据了解,33名联培生中,约1/3前往华为、阿里巴巴、中兴等行业龙头企业工作,其余则前往清华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

联合培养期间,他们合计在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申请专利24项;共获各类竞赛、荣誉15项。

“深圳先进院自2006年成立至今,成功构建起‘研学产资’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具备比肩‘双一流’高校的科教基础以及较强的研究生培养能力。”深圳先进院院长、深理工筹备办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樊建平表示,首届联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得益于SIAT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联韦剑鸿在校期间共发表高水平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并以项目队长身份带领团队获得包括2021年广东省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一等奖在内的三项竞赛奖。毕业后,他将前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

对于学院的科教融合,韦剑鸿感触尤深。他的导师是深圳先进院材料所所长、研究员孙蓉和副研究员胡友根,他所在的实验室配套了完整的材料研发、测试和验证的一体化平台。联合培养的两年来,韦剑鸿依靠这一平台顺利开发了一种可制备轻质电磁干扰屏蔽材料的便捷方法,为高压缩强度、轻质、低填料含量的高效电磁屏蔽材料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SIAT在电子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一些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布局,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把握国际科学前沿、未来产业发展。”韦剑鸿说。

说到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期间就参与了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的葛伟收获颇丰,不仅申请发明专利4项,还顺利找到了在的工作。

“我们班的同学人人都能跟着导师参与项目。”葛伟难抑心中的自豪与兴奋。他在导师、深圳先进院集成所所长、研究员李光林和研究员周小猛的指导下,从零开始学习并参与了千万级国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参与该项目的老师、同学众多,项目金额近1000万元。“正是得益于硕士期间在开发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才让我在找工作时更能获得企业青睐。”

目前,SIAT今年238名毕业生中有189人已落实就业去向,约47%进入微软、华为、京东、、腾讯等世界500强企业,其中年薪超40万元的学生占比20%。同时,28名深造的毕业生收到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录取通知。

此外,今年的毕业生中也不乏学生开启了创业之旅。在学期间,在导师辜嘉博士和医工所研究员杨慧的支持下,国科大籍博士生林学祥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系列荧光产品、小发光产品以及POCT分子诊断产品,同时研发了经济动物用HI/HA检测仪、食品安全分析仪等。这些产品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3项、软件注册权18项,并且发表SCI论文3篇、EI论文3篇。

2016年,林学祥创立深圳深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聚焦体外诊断领域展开个人创业之旅。同时,他也在3家医疗研发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并协助其中一家实现了半年销售4亿元的业

文章已创建 7436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