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治疗黑色素瘤的药物有了国产货:会给出有市场竞争力定价

12月1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披露,有条件批准首个国产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

特瑞普利单抗的适应症为黑色素瘤。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治疗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17.3%,疾病控制率达57.5%,1年生存率达69.3%。

特瑞普利单抗由苏州众合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众合生物是君实生物子公司,12月10日君实生物(刚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将于12月25日在港交所上市。

对于备受关注的特瑞普利单抗的价格信息,君实生物暂时没有披露。公司方面称将给出一个相比进口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定价。

PD-1(程序性死亡细胞蛋白-1)抑制剂是目前全球最热的抗肿瘤治疗药物。PD-1是人体内的一种免疫抑制分子,正常情况下它起到控制免疫细胞过于活跃的作用。

但在癌细胞周围的免疫T细胞中PD-1会呈现高表达的状态,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同时,癌细胞的表面上的PD-L1(程序性死亡细胞蛋白-1配体)能够与免疫T细胞中的PD-1结合,令T细胞产生“错觉”,认为癌细胞是“无害的”,从而失去自身的免疫能力。

PD-1药物的原理就是阻断PD-1和PD-L1的结合,激活T细胞的攻击和杀伤功能,从而实现抗肿瘤的效果。

从理论上讲,PD-1抑制剂是一种广谱抗癌药,可以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目前国际上获批的PD-1主要用于黑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对肾细胞癌、膀胱癌、霍奇金淋巴瘤等的疗效还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

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特瑞普利单抗目前仍有十多项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其中针对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三期临床试验为国际多中心试验,还有多个试验处于二期临床,适应症包括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膀胱癌、黑色素瘤。

君实生物的招股书中提到,全球PD-1及PD-L1抑制剂销售额从2015年的16亿美元上升到了2017年时的101亿美元,复合增速达到了154.2%,预计2017年至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3%,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789亿美元。但从2017年开始,增长率将会迅速减缓,预计2017年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29.3%,2022-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0.1%。

今年以来国内已经上市了三款PD-1药物,前两款为进口厂商的产品——百时美施贵宝(BMS)的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欧狄沃”,俗称O药)以及默沙东公司的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可瑞达”,俗称K药)。

其中,O药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K药的则与特瑞普利单抗相同,也是黑色素瘤。这意味着,在PD-1领域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将首次在市场上直面竞争。

对于备受关注的特瑞普利单抗的价格信息,君实生物暂时没有披露。公司方面称将给出一个相比进口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定价。

事实上,今年首次进入中国内地的两款进口PD-1药物在价格上都给了市场一个惊喜。

根据公开资料,O药的价格为40mg/10ml 4591元、100mg/10ml 9260元,60kg的患者一个月需要36884元,而在美国则需要66056元。相比同在亚洲的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价格均更为便宜,如果相比美国一年16.9万美元的治疗费用(以每2周1次,每次240mg计算),更是便宜许多。

文章已创建 7436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