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了饿了喝XX”,“要美白用XX”,“用了XXX,远离亚健康”,回顾我们日常接受到的市场教育不难看出,消费升级时代,从饮品、食品到化妆品,这类直达需求的产品已经慢慢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这类直达需求的产品都可以统称为功效型或功能性产品。对于普遍陷于亚健康焦虑中的现代人来说,功效型产品的出现无疑是给幸福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分,功效型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也成为各国行业巨头的必争之地。
2017年3月份,日本大阪一家方便面厂商推出了一款标注为“功能性食品”的方便面,这款方便面添加了具有安定血压作用的氨基酸「GABA」成分,并且通过了日本国立循环器官疾病研究中心的检测和认可。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就大规模投入基金资助“食品的健康调节功能分析”等研究计划,不断充实功能性食品的市场,欧美等行业大鳄也已经纷纷入场。
这些功能具体化呈现在商品中,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蛋白质粉、能量饮料、能量棒、含益生菌食品、维生素水、强健骨骼产品等等,这类含有某些特定功能因子的食品在被人体吸收后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起到到降低疾病风险和促进健康的作用。
再来看一下化妆品市场,具有美白功效的产品是怎样起到美白作用的呢?就拿有着美白神器之称的SK-II小灯泡来说,我们可以在配方表中看到如下配料:丁二醇、甘油、泛醇、肌醇、半乳糖酵母样菌发酵产物滤液、烟酰胺、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等成分。前四项承担了基本的补水保湿功能,美白的重头戏就落到了后三项上了。
半乳糖酵母样菌发酵产物滤液就是SK-II的核心成份,官方宣称其拥有修复皱纹、复活细胞、抑制黑色素沉淀、抑制发炎反应等七大神奇效果。
等等,烟酰胺?这不是处方药里的成分吗?烟酰胺片的说明书中明确说明适应症用于防治糙皮病等烟酸缺乏病。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双跨品种”的概念性问题。双跨指同一种药品既是非处方药又是处方药。目前,具有这种双重身份的药品共有1000 多种,占了国家药品总目录的1/4。烟酰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具有安全、稳定的特性,可以很好的抑制黑色素生成,从而产生美白效果。
此外,最近因云南白药牙膏而被消费者熟知的氨甲环酸也是美白领域的王牌军。众所周知,氨甲环酸的另一个响亮的名字是传明酸(凝血酸),早在2005年,台湾及日本卫生署就公布了传明酸为有效美白成分,可以起到美白、淡斑,令肌肤白皙柔润的效果,褪黑功效比VC高50倍,比果酸高10倍!
还是以风口浪尖上的氨甲环酸(传明酸、凝血酸)为例。在我国,氨甲环酸的片剂是作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