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核酸检验机构盈利几何?揭开一座检测亭的背后账本

自4月以来,核酸检测频频登上热搜,有核酸检测机构违规操作接连被查的原因,其中间杂着一部分舆论质疑:核酸检测机构牟取了暴利,在“昧着良心赚钱”。

基于此,《科创板日报》记者一线走访了上海的核酸采样亭,并采访了上海两家较大规模的医学检验机构负责人李齐、王军,以及一位正在一线督导的核酸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张力。

6月1日,是上海进入72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第一天。《科创板日报》记者于当天对上海的几处核酸采样亭进行了走访。

核酸检测业务量怎么样?当记者提及这个问题后,正在核酸检测亭督查的检测机构人员张力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展示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位检测人员的大拇指因长时间“掰盖子”,骨头僵硬,大拇指已无法正常弯曲,需要其他同事帮忙,才能把大拇指“掰回来”。

“你能想象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量。”张力对记者表示,其所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本身主要从事优生优育方面的检测业务,总部也不在上海,今年4月以后,上海的核酸检测压力明显吃紧,他们这才新增了新冠核酸检测这一新业务,由于人手吃紧,公司不得不调配外地的同事支援上海,后者几乎一天都在封闭式方舱内,每天的工作除了核酸检测,就是睡觉。

“早期确实是能赚钱的,但也不至于暴利;目前,勉强能正常运营下去吧。”张力告诉记者,业内已经传出有几家检测机构因为现金流吃紧几近倒闭。

要厘清这一复杂问题,就需要找到“毛线头”,核酸检测的“消费终端”,即核酸检测亭是一个线索。

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城市,为实现72小时内完成核酸采样、检测、出具报告,兴建了大批的核酸检测点,后者可理解为一种“城市新基建”。以上海为例,为方便市民,全市拟建设15分钟核酸检测圈。

记者从一位核酸检测亭硬件供应商处获悉,核酸检测亭这一新业务又可分为两项内容及两种采购模式。

从项目内容来看,它首先可分为硬件、检测服务两部分。其中,硬件包括了物理空间、硬件设备,比如空调、消杀设备等。参与这一硬件供应的有整车企业,比如中通客车(000957.SZ),以铝合金加工为主业的小加工厂、家具厂、空调设备供应商等;

“目前对于核酸检测站主要有两种采购模式,一种是将‘硬件设备’和‘检测服务’给出打包价,由街道、居委划出土地,统一交给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来承办,再由后者或自建、或其他供应商供应的方式,完成硬件部分的搭建。”该供应商称,另一种模式则是将这两部分作为独立单元,由街道或居委等相关部门,分别招投标、分开采购。

该供应商所服务的检测点属于第二种模式。因此,他只需要负责将检测亭安装到指定位置、配备好内部硬件设备、再通上电力,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问及整个硬件设备的成本,前述供应商透露称,由于该检测站内配备了正压新风系统、消杀系统、过滤系统等等,因此是“比较贵”的。他同时指着不远处另一个核酸检测亭,向记者介绍称,那个点位属于“统一打包”模式,配得硬件设备很差,“最多也就1万块吧。”

记者顺着他指引的方向,走过去一看,“打包价”模式下的核酸采样站确实“简陋”很多:铝合金的框架、拼上了玻璃,再张贴了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的标识,就算是一个“采样亭”,内部配置的硬件设备也相对较为简单,只有一台空调算是大件,消毒还需医护持消毒瓶人工完成。

《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两种模式之间,检测亭的差异主要是由成本导致的。

包括常驻在检测亭内的医护人员、维持排

文章已创建 7436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