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微反应”带来安全“新模样”——湖北危险化学品领域先进技术提升本质安全观察

化工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是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往往是安全风险的同步转移,给中西部地区带来巨大安全发展压力。今年以来,省应急管理厅严把安全准入关,要求新建硝化等5类重点监管危险工艺装置要进行微通道和管式反应等连续反应设备适用论证,指导扶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防控安全风险,做到了承接产业转移不转风险。

6月24日,来自国内五省自治区和省内近百人的危化品企业监督管理者、化工专家、企业负责人和嘉宾,在宜昌参加全省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暨新技术应用推广现场会,他们纷纷感叹新技术工艺带来危化企业的本质安全新“模样”。

企业智能化的中控室里,大屏幕和小屏幕上显示着各种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大型车间里屈指可数的人员位移清晰可见。

“反应器里的持液量900毫升,相当于一个中型饮料瓶容量那么多,通过细管持续短时间停留,发生反应,即便出现安全状况,也不过如一个鞭炮般的影响……”6月24日,在顺毅宜昌化工有限公司硝化工艺管式反应器前,参观者为科技手段管控风险的效果连声赞叹“神奇”。

“这个黑色小匣子一样的设备,就是微通道反应器,今年投入使用4个月,月产能50吨,如果用传统的5立方米的反应釜,需要6个才能完成……”在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通道反应器前,参观者纷纷询问细节。

“这是湖北首个重氮化反应微通道反应器,值得向企业推广应用。”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徐克表示。

据介绍,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系一家专业从事农药生产的企业。该项目一期氟虫腈生产装置重氮化工艺采用微通道反应器,2019年以来经过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小试、工业试验等流程,投入300万元形成了这套最新工艺设备,2022年2月在我省投入使用。

现场,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将反应液在核心反应器内反应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3秒,反应器体积从3000升缩小为0.5升,时空收率提高了6000倍;反应中亚硝基硫酸的摩尔用量从1.1降低到1.01,同时将后续生产环节中用来淬灭亚硝基硫酸的尿素用量降低了90%,消除了反应过程中亚硝基硫酸分解产生的硝烟。微通道反应器的绝热工艺可避免飞温导致的事故,实现重氮化反应本质安全。

“防控产业转移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宜昌市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程伟介绍,2018年以来,在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下,宜昌市成了转移的“热门地区”,“宜昌严格筛选转移项目基本安全条件,宜昌市组团严格考察转移企业安全历史是否‘清白’,对照‘禁限控’目录严格‘入园审查’,必须要有智能化生产规划,高危工艺引入管式反应或微通道连续流工艺,新项目要使用先进技术管控安全风险。”

“在这里,你根本看不到是一家危化企业在生产!”在湖北三

文章已创建 7436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