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瞻行业新风向 产学研投谋共赢——2021可降解材料产融峰会暨《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产业金融智库第四次年会嘉宾观点集萃
编者按2021年限塑禁塑政策趋严,叠加“双碳”政策红利,催生了可降解材料巨大的市场需求,产业迎来了“黄金赛道”,也成为创业投资的热点。新形势下,可降解行业产业现状与竞争格局如何,可降解材料改性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11月26日在温州召开的2021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与投融资峰会暨《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产业金融智库第四次年会上,参会的领导、专家、企业家及投资人等围绕“前瞻与共赢”这一主题,共同聚焦可降解材料最前沿行业风向,发掘行业投资机会,为可降解材料行业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今日推出特别报道,将精彩发言摘录于此,以飨读者。
化工新材料与国家安全、国防安全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关系密切,是一个国家工业和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一个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典型代表,直接推动并影响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速度与进程。
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作为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全球重视和研发的重点。我国当前面临“双碳”政策的要求,生物基可再生资源制得化学品和可降解塑料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以来我国禁、限塑政策的颁布并实施,聚乳酸以及PBAT等可降解材料迅速升温,成为人们关注、企业研发和规划建设与生产的最大热点,甚至出现了过热状况,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的产业化受技术与创新的制约;二是生物基化学品和可降解材料,目前经济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多;三是生物基化学品和可降解材料原料的制约瓶颈明显;四是可降解材料只能部分代替化石原料的合成材料,解决塑料污染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可降解材料。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并思考。
助推可降解材料高质量发展,一切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创新。通过创新解决技术不成熟的问题,通过创新解决工程化产业化的问题,通过创新解决经济性和竞争力的问题。同时,在面临“双碳”目标时,还有一个新的领域创新课题,也就是全球高度重视、都在研发和技术攻关的一个热点——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甲醇,进而制烯烃、有机化学品和新材料,这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关注。
《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产业+金融”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围绕着“主战场、制高点、讲故事、生态圈”这十二字方针,不断改革开拓。四年前,我们响应国家金融政策号召,结合化工产业发展实际,推出了“促进产业+金融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化工行业的产融结合,有效对接资本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此举得到了产业界、金融界积极的响应与支持。
四年来,围绕“产业+金融”,我们与产业界、金融界一道,启动了多项探索性、开拓性的工作。其中包括:联合金融机构筹备产业基金;产业金融调研,去年和今年主要聚焦细分赛道可降解材料领域的产融发展;投融资对接,在化工新材料和高端智能制造签署了多项协议;积极推进“产业+金融”宣传服务平台建设等。我们努力通过这个平台,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产业金融环境,实现多方共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更加规范、透明、开放,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金融行动计划”也将为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新动能。
绿色、低碳与循环发展是华峰集团“十四五”千亿产业布局的一项重点战略目标。近年来,随着华峰集团在己二腈、PPC两大“卡脖子”技术方面的突破,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