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8位校友入选“中国化工百年百人”

一百年来,我国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化工人用智慧、心血和汗水谱写的辉煌篇章。他们坚定科学信念、敢为人先、艰苦奋斗、至诚报国,为当代化工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为弘扬科学家们爱国、创新、实干、奉献的精神,中国化工学会在学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上,隆重发布了“中国化工 百年百人”。他们中有化工先驱范旭东、侯德榜、吴蕴初,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张存浩、屠呦呦,有时代楷模陈俊武等专家、院士。

“中国化工 百年百人”遴选了中国科协1999年《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化工卷入传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化工卷入传院士、专家,及2013年前(含)当选、且1947年12月底前出生的两院院士,共103人。

南京工业大学拥有国家最早一批建立的化学工程学科点,化工学院创始人时钧院士是我国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培养了近20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大批杰出的科学、工程与管理人才。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在此次评选中,南京工业大学共有8位校友入选“中国化工 百年百人”。

时钧,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6年获美国缅因大学硕士学位。1936—193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归国后,任中央大学教授、化工系系主任。1952年,新中国高等院校调整,时钧任南京工学院化工系(南京工业大学前身)教授、系主任,同时受命创建中国第一个硅酸盐专业;1979年起,时钧着手重建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在他的主持带领下,建成化学工程博士点。时先生是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学界评价时先生是“培养院士的院士、培养教授的教授”,他的学生中不乏如陈家镛、闵恩泽、陆婉珍、张存浩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院士。

陈家镛,湿法冶金学家、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3年8月,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南京工业大学前身)毕业,随后留校担任助教,从事研究工作。陈家镛先生是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化工学科开拓者之一,他坚持不懈,使中国的湿法冶金在很多方面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湿法冶金学科的建立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闵恩泽, 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南京工业大学前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9月23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第30991号小行星,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被永久命名为“闵恩泽星”。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从事催化材料、新化学反应工程以及绿色化学等领域研究,是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奠基人。

陆婉珍,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南京工业大学前身)。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婉珍是中国公认的近红外光谱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领路人,为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陆婉珍先生丈夫是闵恩泽院士,闵恩泽和陆婉珍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院士伉俪。

张存浩,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

文章已创建 7436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