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战略。 图为绿水青山环绕的清远城区。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从寸草不生、土壤损毁的历史遗留矿山,到绿树环绕、花草连绵的矿山公园,韶关凡口国家矿山公园上演着矿山“变形计”;从无人问津的粤北偏僻小山村,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等产业项目落地,清远连樟村演绎着乡村振兴的“变奏曲”;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客家围屋走出,梅州的优质农产品可以通过广东首个内陆综保区走向世界餐桌……
把绿色作为底色,发展才更有亮色。围绕“绿色”这一关键词,五年来,北部生态发展区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激活绿色发展优势,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绿色低碳产业等加快发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文君 范永敬 陈国飞 魏金锋 汪思婷 黄培强 王谢思齐 崔洪铭 余佩
沿着北纬25度线自西向东环绕,有一片独树一帜的绿洲——南岭。这里保存着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系统,亦是广东省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冷空气被阻挡,暖湿气流在此滞留,岭南文化因此在这里孕育繁衍。
2021年,南岭入选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粤北绿色资源丰富,可用于生态资源价值化的空间巨大。五年来,一场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探索在持续进行。
在云浮,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内各种药材争相吐绿,拔节生长,有望建成世界一流的药用资源种质库;在梅州,柚子种植面积达62万亩,逐步实现产量100万吨、种植面积100万亩、产值100亿元目标;在韶关,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盆小小的兰花,供应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60%以上,并且走上世界舞台;在清远,围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等特色农产品,五个百亿产值产业正在加速形成……
把优良生态和优美风光持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农业无疑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借助优质的自然资源禀赋,粤北山区着力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果盘子”“茶罐子”。在去年遴选的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当中,粤北占比已达50%,每个县基本拥有一个或以上的省级农业产业园。我省还着力把梅州柚子、河源油茶、英德红茶等优势产业打造成产业集群带。
给生态做减法,给农业做加法。随着近年来“三清三拆”等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农村面貌越来越美,“生态+文旅”“生态+医药”“生态+康养”“生态+农业”等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在不断涌现,绿色生态优势不断向绿色发展优势转化。
以不久前的“五一”假期为例,丹霞山下,刚刚下山的珠三角游客沿着阅丹公路驱车十几分钟就可以看到一路数十家家庭农场,吃吃农家菜、摘摘小番茄,体验一把田园风光;河源万绿湖畔,很多特色民宿客房预订火爆,提前半个月已一房难求,正在经历着“幸福的烦恼”;清远则紧随广州、深圳,上榜广东露营热度最高的城市,竞逐新的产业风口;梅州丰顺县留隍镇潮客小镇中医药文化谷开园迎客,开启“乡村游+中医药研学”模式。
从农业生产机械化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再到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粤北五市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呈现出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新图景。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何做好生态和发展双选题?产业生态化是北部生态发展区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度废弃的红砖厂房建成智能管控平台,钢铁厂区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