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NotFound

光瑶村简介:前仓镇光瑶村位于永康市南部,与缙云县新碧镇的山前、姓姚村接壤。全村298户,常住人口960人,村经济总收入576万元,人均纯收入6700元。

近年来,该村开展村庄整治,投入整治经费660多万元,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授予“金华市绿化示范村”、“永康市综治先进集体”、“永康市文明村庄”、“永康市绿色村庄”等荣誉称号。

做文教用品生意的人都知道有个永康市前仓镇,这里生产销售的文教用品占据了全国70%的市场份额。不为人知的是,前仓镇的文教用品产业可能是从光瑶村兴起的。

光瑶村地处永康南大门,与缙云县山前村隔江相邻,紧靠330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村民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几个温州苍南人租用村大礼堂制作饭菜票、学生证等,业务做大后就搬到了离村不远的前仓镇上,带动一些村民做起了相关生意。

据说,前仓文教用品市场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发端于温州苍南县的金乡。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业务的扩大,永康人引进了金乡的生产技术与经营模式,从而发展成为名扬全国的“文教用品之乡”。

今年44岁的褚朝江是光瑶村较早从事文教用品生产的人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从一个小作坊起家,加工印有名人名言的镜框。随着前仓文教用品市场的知名度逐步扩大,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褚朝江的工艺厂已成为一家专业生产校园灯具系列以及不锈钢校园装饰系列等产品的专业工厂,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褚朝江说,刚开始只有三四个工人,而且都是自己的家人,当时生意很难做。到了2004年前后,前仓文教用品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大,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家坐等客户上门。“前仓文教用品市场品种全、款式新,只要你能想到,我们都会帮你做出来。”褚朝江说。

褚朝江说,前几年网络营销热的时候,他不但在百度上为产品进行推广,而且还在阿里巴巴上进行了营销,但他还是习惯与多年来积累的客户用手机联络。

光瑶村党支部委员徐健则是校服生产者,他的校服厂规模不大,年加工量五六万套。1996年他刚办厂时,镇里只有五六家校服厂,现在已经发展到近30家。因为技术含量低,入市门槛也不高,现在业务越做越大,但利润越来越少。“前仓文教用品市场名声在外,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客户,少去了很多营销成本,但随之而来的同质化竞争也异常激烈。”徐健说。

离光瑶村不远的前仓镇虽然位于永康市东南部,但金丽温高速公路、330国道、金温铁路横贯境内。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当地富有特色的工业经济。走在街上,两边商家林立,店门口摆着红旗、健身器材、镜框、灯具以及环保垃圾桶等商品。特别是位于330国道边的文教用品一条街,更是人来人往,十分忙碌。据介绍,前仓文教用品市场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文教用品集散地之一,目前有大大小小的文教用品企业300多家。整个市场目前有上万种文教用品,一家企业根本生产不了,于是几户企业联合起来定样,彼此介绍生意,实现共赢。当地商户自豪地说:“全国只要有学校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文教用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我们生产的校服。”

由于产业带动,加上发展空间大,现在许多光瑶村的村民都在前仓镇安家落户。他们表示,随着前仓文教用品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他们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过去是扬灰道、泥草房,现在村民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干净水,住上了砖瓦房,还看上了有线电视,与城里人没啥两样。”昨日,67岁的光瑶村村民章爱焦说起新农村建设喜不自禁。

文章已创建 7436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